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为了复兴伟大的中国梦,为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规范企业创新体系,同时为了加大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造新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2006年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规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工作。

2007年3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中科为集团从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工作已经9年了,在实务中发现很多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获取、财务费用的正确归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的规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期准备工作。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传统的技术,没有传统的产业。企业只要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核心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研发过程具有可持续性,科技成果进行了有效地转化,形成了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健全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制度,自评满足申报条件,均可申报。然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牵涉面较广,牵涉部门较多,很多申报条件的达标都需要一定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准备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认定的成功率。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

(一)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

知识产权种类很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有核心与非核心知识产权之分。企业拥有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新药、软件著作权等核心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首要和必须条件,与2008年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之知识产权政策相比,2016年制定的新政策将核心知识产权分为Ⅰ类和Ⅱ类等,并明确了评分细则,显得更加合理。但总的来说,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例如Ⅰ类中的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时间短则1年半,长则2-3年。对于财务成长性不太好的企业,Ⅰ类知识产权的获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务费用的正确归集

《工作指引》中明确了研发费用归集的范围: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同时明确指出企业应对研发费用进行单独列支并单列到具体研发项目。而在实际工作中,中科为集团项目专员遇到很多企业并没有将研发费用单列到项目甚至没有在账内单独列支研发费用,这就导致在申报期间,企业财务人员临时按照《工作指引》要求,按项目对研发费用逐项进行归集、认定,工作量非常大,有时甚至都是在做无用功。

(三)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的规范

《工作指引》指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评分占比20%,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奖励政策的体现都要明确规范。例如:收集整理好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很多的,要注意日常收集与整理。有些材料是证明成果的,如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有些材料是可以验证过程的,如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通知、委托科研协议、行业协会技术参数(标准)及企业实际参数(标准)、行业专家对研发工作的评价会议意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时的立项、预算、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其他研发资源的情况等。凡能证明企业实际进行了研发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材料都应收集完整并提交。

三、最后提醒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公司的研发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部门的配合。因此,中科为建议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绩效、知识产权以及成果转化等管理制度体系。其次,企业应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高新资质的相关工作,充分了解和把握高新政策,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变化和挑战。此外,企业在准备高新申报材料的时候,要进行逻辑性与合理性的分析,做到真正意义上满足认定条件,从而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高效的、有序的、合理的准备认定前期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认定成功率。进一步讲,通过认定工作,来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良性发展,这又何尝不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初衷了。

高新企业认定补贴